• 區(qū)劃代碼:371481000000
    地名由來:《元和郡縣志》卷18:樂陵縣“本燕將樂毅攻齊所筑,漢以為縣”,故名樂陵縣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據(jù)龍山文化時(shí)期的五里琢和惠王琢遺址出土文物考證,早在4000多年前,即有氏族部落聚居生息。帝嚳及堯舜時(shí)期,屬古兗州域。夏、商屬青州地。西周屬幽州,東周屬齊國。秦為濟(jì)北郡地。西漢高帝五年(前202年)置樂陵縣,屬青州平原郡,故城在今樂陵城東南12.5公里大顧家村北,俗稱“魏王城”。東漢建安二十五年(220年)隸樂陵郡故城在今樂陵城西南15公里。三國時(shí)期,屬樂陵國,治“魏王城”。晉屬樂陵郡。北魏時(shí)初屬義興郡,后改屬滄州樂陵郡。隋屬渤?ぃ谓駱妨瓿菛|北漢定國故址。唐屬棣州,后改屬滄州。宋屬河北東路滄州景城郡,初治唐故城,宋熙寧二年(1069年)徙咸平鎮(zhèn)(今舊樂陵村)。金、元均屬河間路滄州。明屬山東布政司濟(jì)南府武定州,明洪武二年(1369年)移治富平鎮(zhèn)(即今治)。清屬武定府。中華民國三年(1914年)屬濟(jì)南道,后道廢,直屬山東。1938年9月屬津南專署。1944年屬渤海行署一專署,1948年屬滄南專署。1950年屬德州專區(qū);1956年屬惠民專區(qū)。1958年12月,樂陵縣并入商河縣,屬聊城專區(qū);1959年2月恢復(fù)為樂陵、商河2縣,樂陵縣,屬淄博專區(qū);1960年1月商河縣更名為樂陵縣,治商河;1961年治今樂陵城,屬德州專區(qū);1988年9月1日,撤縣設(shè)立樂陵市。國務(wù)院1994年12月17日批準(zhǔn)撤銷德州地區(qū)和德州市,設(shè)立地級德州市和德城區(qū)。此市由省直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