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370481000000
    地名由來:《太平寰宇記》卷15:滕縣“取古滕國為名。古滕國在縣西南十四里滕城是也”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早在7300年前,境內(nèi)居民已過著以農(nóng)耕為主的定居生活。五帝時為“三國(滕、薛、邾)五邑(昌慮、郁郎,合鄉(xiāng)、靈邱、陽城)”之地,素有“滕小國”之稱。滕始于黃帝時代,因境內(nèi)泉流滕涌而得名。周滅商后,武王封其異母弟叔繡于滕,為滕侯,乃稱“滕國”,治所在今城西南7公里滕城村。秦于境內(nèi)置滕縣、薛,隸屬薜郡。西漢改滕為蕃,治所在今縣城西北處,隸屬豫州刺史部魯國。隋初復(fù)名滕縣;開皇十六年(596年)升滕縣為滕郡,郡治滕縣,不久又將滕郡改為滕縣,屬徐州部彭城郡。唐元和年間(806—820年),滕縣治從蕃縣故城東移1公里處筑新城即今城址,屬河南道徐州。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2年)改縣稱滕陽,不久改為滕州。明廢州為縣。民國二年(1913年)屬山東省岱南道,后改屬濟寧道,1928年撤道直屬山東省。1945年曾一度改稱麓水縣,不久又復(fù)稱滕縣。1948年屬尼山專區(qū)。1950年尼山專區(qū)與臺棗專區(qū)合并為滕縣專區(qū),轄滕、豐、沛、嶧、鄒、濟寧、曲阜、滋陽、銅北等15個縣市,專員公署駐滕縣;1953年撤銷滕縣專區(qū),改屬濟寧專區(qū);1979年1月改屬棗莊市;1988年3月撤銷滕縣,建立滕州市。直屬山東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