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130525000000
    地名由來:1947年8月,冀南行政公署將當時隆平、堯山二縣合并,取二縣名之首字建立隆堯縣,屬冀南區(qū)四專區(qū)。1947年由隆平、堯山二縣合并,設(shè)置隆堯縣,縣治在原隆平縣城,取兩縣首字為名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原為原隆平、堯山二縣的合稱。隆平:位居今縣境東半部,遠古時正處大陸澤西岸,舊傳大禹治水之地。西周時屬邢國。春秋屬晉國。戰(zhàn)國歸趙。秦屬巨鹿郡。漢高祖始置廣阿(今舊城)、象氏(今固城)二縣,屬巨鹿郡。后漢俱廢。北魏太和十三年(489年)復(fù)置廣阿縣,并于縣置南巨鹿郡。北齊天保二年(551年)因避皇太子名諱,改殷為趙,天保七年州、郡俱廢。隋仁壽初(601年)廢廣阿置象城縣,縣城由今舊城遷至固城。隋大業(yè)初(606年)又改名大陸縣,仍屬趙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,復(fù)為象城縣,屬欒州。唐天寶元年(742年)因境內(nèi)有唐陵,改縣為昭慶,隸于趙州,治所遷回今舊城。宋太平興國二年(977年),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,討伐北漢國劉繼元,路經(jīng)昭慶縣,“見此四無山阜,曠野平衍”遂改昭慶為隆平,隆平之名緣此而始。宋熙寧六年(1073年),隆平并入臨城縣,縣廢為鎮(zhèn)。元祐元年(1086年),復(fù)置隆平縣。宋徽宗大觀二年(1108年),縣城遇水,遷今隆堯城關(guān)。宋宣和元年(1119年)隆平屬慶源府。1913年屬冀南道,后屬大名道。1928年直隸于河北省。1941年屬冀南區(qū)第十一專區(qū)。1945年劃歸第四專區(qū)。堯山:漢高祖元年(前206年)于今縣西部置柏人縣,治所在今縣城西12公里的亦城村!短粕街尽份d:“柏人城,堯所都也,金人改堯山為唐,即本于此”。東魏改為柏仁,越趙州。隋大業(yè)二年(606年)改屬邢州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曾于此置東龍州,三年后州廢,改隸趙州,次年又回邢州。天寶元年(742年),城池水毀,改遷至今堯城鎮(zhèn),縣名改為堯山縣,以境內(nèi)堯山而得名,仍隸屬邢州。宋熙寧六年(1073年),堯山縣歸入內(nèi)邱,元祐初(1086年)復(fù)置。金大定中,因避世宗父完顏宗堯之名諱,改堯山為唐山,隸屬于邢州。1925年,因與京東唐山重名,復(fù)名堯山縣,隸屬于河北省。1925年曾于此設(shè)堯山專員公署,轄九縣。1947年8月,冀南行政公署將當時隆平、堯山二縣合并,取二縣名之首字建立隆堯縣,屬冀南區(qū)四專區(qū)。1948年歸華北行政區(qū)。1949年屬河北省邢臺專區(qū)。1958年歸邯鄲地區(qū),本縣與臨城、柏鄉(xiāng)、內(nèi)邱四縣并為內(nèi)邱縣。1961年恢復(fù)隆堯縣建制,并劃回邢臺專區(qū)轄。1970年邢臺專區(qū)改為邢臺地區(qū),仍轄隆堯縣。國務(wù)院1993年6月19日批準撤銷邢臺地區(qū),此縣劃歸邢臺市管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