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370882000000
    地名由來:據(jù)劉熙《釋名》:“兗州取兗水以為名也!蓖跸戎t《釋名疏證補》:“王啟原曰,兗水即▉水。▉,故濟也!队碡暋罚骸畬Ж佀畺|流為濟”,是▉、濟隨地異名。”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春秋為魯負瑕邑。秦置瑕丘縣,屬薛郡。西漢屬山陽郡。西晉省瑕丘入高平國南平陽縣(今鄒縣)晉末廢樊縣。南朝宋元嘉十三年(公元436年)徙兗州治瑕丘城。隋開皇三年(公元583年)復置瑕丘縣,仍為兗州治。大業(yè)后為魯郡治。唐復為兗州治。北宋大觀四年(公元1110年)改為瑕縣。金稱嵫陽縣。明成化七年(公元1471年)改為滋陽縣,為兗州府治。清因之。1913年廢府,滋陽縣屬岱南道(翌年更名濟寧道)。1925年屬兗濟道。1928年屬省。1936年屬第一行政督察區(qū)。1946年人民政府析縣城及附近地置兗州市,縣、市俱屬魯南行政區(qū)第一專區(qū)。1948年市并入縣,屬魯中南行政區(qū)第四專區(qū)(翌年改為尼山專區(qū)),為專署駐地。1950年屬滕縣專區(qū)。1953年屬濟寧專區(qū)。1958年滋陽縣并入曲阜縣。1961年析出,改置兗州縣。1967年屬濟寧地區(qū)。1983年屬濟寧市。國務院1992年8月1日批準撤銷兗州縣,設立兗州市(縣級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