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430722000000
    地名由來:《后漢書·郡國志》載“漢壽故索,陽嘉三年更名”!瓣柤巍睘闈h順帝年號(hào)!皾h”指漢王朝,“壽”為長久之意。

    歷史沿革:漢壽縣名始于東漢!逗鬂h書·郡國志》載“漢壽故索,陽嘉三年更名”!瓣柤巍睘闈h順帝年號(hào)!皾h”指漢王朝,“壽”為長久之意。順帝在位時(shí),外戚染氏專權(quán),漢室漸衰,故改索縣為漢壽,寓意“漢祚長綿”。漢壽歷史悠久。春秋戰(zhàn)國時(shí)期為荊、楚之地,秦代屬默中郡,西漢屬索縣。東漢陽嘉三年(134年)改索縣為漢壽縣,治所在今常德市東北20公里的鼎城區(qū)斷港頭鄉(xiāng)城子村、黃家鋪村一帶。三國屬吳,改為吳壽縣。赤烏十一年(248年),析吳壽縣置龍陽縣,設(shè)治所在今縣城。兩晉、南北朝、隋、唐五縣名未變。宋大觀中(1107-1110年),改名辰陽縣。紹興三年(1133年)復(fù)名龍陽縣。紹興五年,升縣為軍,移治黃城寨(今本縣聶家橋黃城港)。紹興三十年復(fù)縣,遷治原址。元代元貞元年(1295年)升為州,轄沅江縣(今沅江市)。龍陽舊無城廓,元至正十六年(1356年)始筑土城,正德十三年(1518年)筑城垣,其北瀕沅江,東西南三隅則浚壑為濠,有警可以防守,后歷經(jīng)興廢,于1939年8月再廢。明代洪武三年(1370年)復(fù)改為縣,仍名龍陽,沿用至清。1912年龍陽更名漢壽縣。1914年隸武陵道。1916年劃屬湘江道。1922年直屬于省。1938年隸屬第五行政監(jiān)察區(qū)。1949年8月,縣境和平解放,隸屬益陽地區(qū)行政公署。1952年11月改屬常德地區(qū)行政公署(今常德市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