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511025000000
    地名由來:《資中縣續(xù)修資州志》載:“堯九子名資,封于此,因名山曰資山,水曰資水”。資水即今沱江資陽至內(nèi)江段,因縣位于資水中游,故名資中!对涂たh志》卷31資州:“取資水為名!辟Y中亦以資水為名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《資中縣續(xù)修資州志》載:“堯九子名資,封于此,因名山曰資山,水曰資水”。資水即今沱江資陽至內(nèi)江段,因縣位于資水中游,故名資中。前316年,秦立郡縣時,最早出現(xiàn)資中縣名。漢資中包括今之資陽、資中、內(nèi)江、威遠及安岳、樂至、榮昌部分土地,治地在今資陽縣,屬益州犍為郡。南北朝北周保定中(561—565年),從漢資中縣析出盤石縣,以西魏恭帝二年(555年)所筑土城(“西北依山,東南臨江,方三里”)為治所,因縣城西有山狀如盤陀,名之。這是資中縣單獨建縣之始,屬資中郡。隋開皇七年(587年),資州遷盤石縣,縣城遂為州治。宋乾德五年(967年),月山、丹山、銀山三縣并入盤石,縣城仍為州治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,資州、盤石縣均廢,并入簡州。元末,明玉珍“大夏”政權(1362—1371年)復置資州,屬重慶路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,降資州為資縣,屬四川省布政使司成都府。明弘治間(1488—1505年),拓東北隅環(huán)重龍山將土城改筑為石城,清乾隆、嘉慶中相繼增修縣城,“墻高一丈五尺,厚一丈一尺,長一千三百六十三丈二尺”,環(huán)城九門?h城街道東西伸延,形如大船浮于江上,故稱“船城”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),升資中縣為資州直隸州,屬四川省川南永寧道。1914年廢州改置資中縣,屬四川永寧道。1935年,四川省劃為18個行政督察區(qū),資中縣屬第二行政督察區(qū),縣城為專員公署和縣政府所在地。1949年12月8日后,屬資中專區(qū)(治地今內(nèi)江市市中區(qū))。1950年屬內(nèi)江專區(qū),1968年屬內(nèi)江地區(qū),1985年至今屬內(nèi)江市?h人民政府駐縣城(重龍鎮(zhèn))水南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