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620422000000
    地名由來:據(jù)《元和郡縣志》卷4會州載:周太祖宇文泰為西魏相,西巡,會師于此,當(dāng)?shù)厝藦埿艃A家產(chǎn)犒勞六軍。太祖大悅,因命置州,以“會”為名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據(jù)《史記》記載,西漢武帝元鼎三年(前114年)即有祖厲縣建治,屬安定郡。王莽篡漢,改祖厲縣為鄉(xiāng)禮縣,東漢復(fù)祖厲舊名。三國時(shí)屬魏地,隸武威郡。西晉初廢祖厲縣;莸塾缹幵辏301年)涼州刺史張軌在涼州(今武威)近側(cè)另設(shè)祖厲縣,后遷縣于郭城驛故地。東晉十六國時(shí),祖厲縣前后隸屬于前涼、前秦、后涼、后秦、西秦5個政權(quán)。南北朝時(shí),北魏太延二年(436年)改祖厲縣為祖居,遷址平?jīng)鼍硟?nèi),后在今靖遠(yuǎn)縣境內(nèi)置會寧縣,為有“會寧”縣名之始。西魏恭帝元年(554年),置會州,州治會寧。隋文帝開皇元年(581年)設(shè)會寧鎮(zhèn),開皇十六年(596年)又復(fù)為會寧縣,屬平?jīng)隹。唐太宗貞觀八年(634年)改會州為粟州,同年又復(fù)名會州,屬關(guān)內(nèi)道。玄宗天寶元年(742年),改會州為會寧郡。代宗廣德元年(763年)陷于吐蕃,更名“汝遮”。宋仁宗明道元年(1032年),黨項(xiàng)人克會州,地屬西夏。神宗元豐五年(1082年),收復(fù)會州,屬熙河蘭會路。哲宗元符二年(1099年),筑起會州新城(即今敦蝦蟆古城);兆诔鐚幦辏1104年),在州治置敷州縣。欽宗靖康元年(1126年)陷于金,金即在甘泉堡置西寧縣(今張城堡西寧古城)的建置。至此,今會寧縣境內(nèi)同時(shí)有兩縣(敷州、西寧)、一州(會州)的建置。金宣宗貞祐四年(1216年),升西寧縣為西寧州,后又降州為縣。宣宗興定四年(1220年),西夏占會州。宣宗元光二年(1223年)金人收復(fù)會州。蒙古太宗(孛兒只斤窩闊臺)八年(1236年),蒙古軍占領(lǐng)會州。元初,遷會州治所于西寧縣。元世祖至元七年(1270年)并西寧縣入會州。惠宗至正十二年(1352年),詔令改會州為會寧州。明太祖洪武十年(1377年)降州為縣,隸鞏昌路,屬陜西布政司。清初會寧隸鞏昌府。1913年,改屬蘭山道,1927年廢道后直屬甘肅省。1936年10月,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一、二、四方面軍長征會師于會寧,在會寧曾組建蘇維埃政權(quán)。1944年會寧改屬甘肅省第九行政檢察專員公署(治所臨洮)。1949年8月22日成立會寧縣人民政府,屬定西專員公署。1985年8月,會寧縣改隸白銀市至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