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410326000000
    地名由來:因位汝河之北,故名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春秋時為戎蠻子國屬地,戰(zhàn)國時屬韓。秦行郡縣制后,分屬于三個縣管轄,東部屬梁縣,西部屬陸渾縣、北部屬新城縣,統(tǒng)屬三川郡(后改為河南郡)。三國時屬魏地。東晉十六國時,先后為后趙、前燕、前秦等國地。隋時,汝陽為梁縣、陸渾、伊闕三縣地。唐先天元年(712年),設(shè)臨汝縣(治所在今臨汝鎮(zhèn)),汝陽大部歸其所轄。同時,析陸渾縣之地置伊陽縣。五代時,省陸渾縣入伊陽。后周顯德三年(956年),廢臨汝縣為鎮(zhèn)入梁縣。北宋熙寧六年(1073年),省伊闕縣入伊陽。南宋紹興三年(1133年),升伊陽為順州,后被金占領(lǐng),設(shè)嵩州以統(tǒng)伊陽。元省伊陽入嵩州。明洪武年間,改嵩州為嵩縣,并省梁縣入汝州。明成化十二年(1476年),析嵩縣東四保十二里和汝州西南隅復(fù)置伊陽縣,屬汝州。清因明制,伊陽仍屬汝州。1913年,汝州廢,伊陽屬河洛道。1928年縣直屬省。1933年,伊陽屬第十行政督察區(qū)。1947年11月,伊陽縣屬豫陜鄂第三專區(qū),1948年6月,改為豫西三專區(qū)。1949年5月,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,伊陽屬洛陽專區(qū)管轄。由于“伊陽”與“宜陽”同音。電信通郵多有不便,1959年8月21日,經(jīng)國務(wù)院批準(zhǔn)將伊陽縣改為汝陽縣。1986年2月,洛陽地區(qū)撤銷,汝陽改屬洛陽市管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