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532331000000
    地名由來:《元史·地理志》載:“至元十二年割安寧千戶之碌▉、化泥、驥琮籠三處立祿豐縣。因江中有石如▉,俗名碌▉,譯謂碌為石,▉為▉,訛為今名!眲t“碌▉”應為彝語,“祿豐”為“碌▉”的異譯。石▉子巨巖在董戶村星宿江口,建國后修鐵路橋進已被炸毀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祿豐縣由原祿豐、羅次、廣通、鹽興四縣合并而成。原祿豐縣,西漢屬益州郡。東漢設秦臧縣,仍屬益州郡、蜀漢為建寧郡。西晉南朝屬晉寧郡。唐天寶元年(742年)屬昆州,隸姚州都督府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5年)置祿豐縣,隸中慶路。清因之,1912年后相沿。據(jù)史書記載,元置縣時,縣城金山鎮(zhèn)(原巔褒)江中有石如甄俗名碌▉,碌為石,▉為甄,意為“石甄子”,故“碌豐”為“碌▉”轉(zhuǎn)韻而來。原羅次縣,元至元十二年(1275年)置羅次州,隸中慶路。至元二十四年(1287年)改州為縣,至元二十七年(1290年)改屬安寧州。明弘治十三年(1500年)屬云南府,設流土知縣。清初右后二衛(wèi)分境屯賦并縣。1912年后仍名羅次縣。羅次之名,原于羅次縣治壓磨呂村本烏蠻羅部,唐為三十七烏蠻部羅部族與練象(今腰站)次賧合并,取兩部之首字而得?h城碧城,建于天啟年間,康熙二十一年(1682年)新建土城,周長計二里許。1960年10月,羅次縣并入祿豐。原廣通縣,漢為弄棟府地,隸益州郡。蜀漢及晉隸云南郡。宋齊隸興寧郡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5年)改為廣通縣,隸南安州,明清隸楚雄府,1912年后乃舊。因地處九郡咽喉之處,縣治居中,勢若星拱,為賓自西來之鎖鑰。故名“廣通”。1960年10月并入祿豐縣。原鹽興縣,系牟定屬之黑、瑯兩井及廣通屬之元永、阿陋兩井劃屬而成。黑井辟于五代,瑯井辟于宋末;元永、阿陋兩井則辟于清中葉,各井均居山間,地勢狹窄,以取鹵制鹽名噪一方。清時,分屬廣通、牟定所轄,鹽務則有黑瑯提舉司及各井鹽務委員統(tǒng)管。1913年合黑、鹽、瑯、永、阿五井設縣,鹽務歸場長,縣長專管行政司法。五井盛產(chǎn)鹽,故名鹽興。1958年4月,鹽興縣并入廣通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