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340823000000
    地名由來:《漢書·武帝紀(jì)》載:元封五年冬,武帝“自尋陽浮江,親射蛟江中,獲之。舳艫千里,薄樅陽而出,作盛唐樅陽之歌”!锻┏强h志》載:樅陽縣“蓋在樅水之陽,故漢以名縣”。又說:“樅陽負(fù)山而居,山不甚高,因多樅得名!苯駱宏柨h因古樅陽鎮(zhèn)為名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西周為桐國,隸屬揚(yáng)州。春秋前屬吳,后屬楚。戰(zhàn)國屬楚。秦屬九江郡淮南國。西漢武帝元封五年(前106年)冬置樅陽縣,縣治樅陽鎮(zhèn)、古山多樅樹,座落樅川河北岸而得名,隸屬廬江郡。東漢為舒縣。和龍舒侯國。東晉置樅陽縣,隸屬廬江郡。南北朝時,梁置樅陽郡樅陽縣,隸屬豫州,后改屬晉州。隋樅陽縣隸屬熙州;開皇十八年(598年)改樅陽縣為同安縣,隸屬同安郡(隋大業(yè)九年改州為郡)。唐初同安縣,隸屬舒州,后又隸屬同安郡;至德二年(757年)改同安縣為桐城縣,隸屬盛唐郡。1930年劃桐城東、南鄉(xiāng)、廬江、無為兩縣部分成立新桐縣。1947年劃桐城縣東鄉(xiāng)全部、南鄉(xiāng)大部、北鄉(xiāng)小部成立桐廬縣民主政府。1949年9月16日,新成立的桐廬縣人民政府駐湯家溝鎮(zhèn),隸屬安慶行政公署;1950年2月4日,改名湖東縣;1955年7月1日,因1954年大水,縣治遷樅陽鎮(zhèn),改名樅陽縣,隸屬安慶地區(qū)行政公署;1988年9月隸安慶市人民政府。